清朝建立之初,统治者对服饰制度几经修改厘定,最终制定了等级分明、繁复详备的服饰制度,尤以宫廷服饰为甚。
  其中,便袍、衬衣和氅衣,既取制于满人传统的长袍,又不断效法多变的汉人风尚,与后世流传的旗袍在形制上最为相似。便袍为贴身穿着的服饰,皇帝、后妃可在休憩之时穿着。皇帝便袍为圆领、大襟右衽,直身、无接袖,平端袖,左右开裾,面料以素色为主,通常在外可配穿坎肩和马褂。因为用于寝宫之内,无须拘泥祖制,所以款式舒适合体即可,故而未装上满族特有的马蹄袖端。后妃的便袍形式与皇帝便袍相仿,但无开裾,面料纹饰华丽,其上还配穿褂襕和氅衣等。衬衣形制与便袍相仿,亦可单独穿用。氅衣圆领、直身、大襟右衽,左右开裾至腋下,装饰如意云头,双挽平阔袖,为宫廷后妃日常穿在便袍或衬衣外面的服饰,四季皆可穿用。便袍的圆领开始镶上立领,清中期以后甚至马褂、坎肩等也镶上立领。


清代宫廷刺绣镶边旗装

  清中期后妃的便服效仿汉族服饰宽衣博袖的舒适华丽之风,在道光年间达到顶峰,至清末仍畅行不衰。咸丰、同治年间,京师女子流行在衣襟、袖口、下摆上多镶多滚,道数多至“十八镶”,此风传至宫廷,后宫嫔妃亦纷纷效仿。光绪年间的阔袖依然风靡,但历经甲午、庚子等战乱后,朝政变更,衣饰起居皆改旧制,“短袍窄袖”又兴盛起来,高耸紧致的元宝领也极受欢迎。便袍、衬衣也向着展示女性身材曲线的方向变化,腰身与袖口都变得紧窄。清宫便服在不同时期的变化,体现了清宫后妃审美意趣取向的转变和不同时期的时尚特征。


  旗人王室亲族的服饰风尚自然受到宫廷的影响,不过规制未及宫廷的繁复严密,袍、氅衣和衬衣的穿着规则主要以年龄而变,女官衣分袍、氅、衬。袍亦用卷领(夏季可用纱质)。两袖有大挖杭(袖头),多用月白色。氅衣的袖口,则多用花绦白色绣花卷袖,衬衣则用舒袖。凡新妇及青年妇女的氅衣,一般用大红色;中年多用藕合色;年老或嫠妇则多用深蓝色。衬衣颜色不拘,大抵用较浅之色。未婚女子不穿袍褂,可用氅、衬,不用卷领,以围脖手绢代之。


穿旗装的清代女子


返回顶端